小儿先天心脏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张凌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73003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心脏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近半年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先天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1.35±0.67)分,显著少于对照组(2.02±0.73)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81.24±4.79)分,显著多于对照组(69.52±3.97)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7%,显著少于对照组4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显著少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心脏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小儿先天心脏病;优质护理干预;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儿科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一般集中在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等情况,手术治疗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纠正心脏功能异常的有效的方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近半年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先天心脏病手术患者,分析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近半年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先天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12岁,平均为(7.42±1.98)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12岁,平均为(7.15±1.07)岁;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状况上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环境管理
患儿对医院环境有陌生感,需要从环境上提升温馨感,保持温暖粉色系,避免白色严肃冰冷感,从颜色提升心理亲近感[1]。同时保证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尖锐、高热等物品导致患儿危险,要设置床栏,避免患儿坠床。
1.2.2 疼痛护理
手术会构成患者一定程度的疼痛不适,需要做好患儿疼痛情况评估。如果属于轻度疼痛,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的办法来减少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2]。还可以带领患儿做游戏,通过娱乐的方式来转移患儿注意力[3]。同时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合理的活动量。如果患儿情绪激动哭闹,需要及时的调动家属的配合度,有效的安抚患儿,同时也需要关注安抚家属的情绪,避免家属情绪激动。
1.2.3 术后并发症护理
术后要做好各项生命体征观察与记录,如果有血压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要防控血栓与血肿,必要情况下使用凝血剂。要做好呼吸道感染防控,要辅助患儿保持去枕平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顺畅。要防控低心排出量,要合理用药控制。
1.3 评估观察
分析不同护理后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疼痛程度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反之代表疼痛越轻,评分范围为0至10分;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问卷评分,80分以上为满意度范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所得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情况
如表1所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7%,显著少于对照组4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显著少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护理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情况[n(%)]
分组 | n |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观察组 | 30 | 29(96.67) | 2(6.67) |
对照组 | 30 | 22(73.33) | 13(43.33) |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不同护理后患儿生活质量与术后疼痛评分情况
如表2所示,术后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1.35±0.67)分,显著少于对照组(2.02±0.73)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81.24±4.79)分,显著多于对照组(69.52±3.97)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不同护理后患儿生活质量与术后疼痛评分情况(`x±s)
分组 | 术后疼痛评分(分) | 生活质量评分(分) |
观察组 | 1.35±0.67 | 81.24±4.79 |
对照组 | 2.02±0.73 | 69.52±3.97 |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小儿先天心脏病手术中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更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考虑到患儿的生理、心理上的舒适度,提升患儿与家属治疗的配合度。要注重风险因素的控制,提升护理的安全性,优化护理工作的成效。提升患儿家属配合度可以让护理工作顺利的展开,减少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
总而言之,小儿先天心脏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於铀,李琳.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3(4):902-904.
[2] 胡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9):98-99.
[3] 杨滢,王若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优质护理[J].今日健康,2016,15(2):27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