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键字 作者 单位 刊名
带状疱疹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1(中国学术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来源:《系统医学》2017年7期   作者:杨冬翠

带状疱疹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杨冬翠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中医医院 744100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病情恢复差异。结果:在护理后VRS疼痛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疾病疼痛感,提升患者治疗疗效,在临床适宜广泛运用。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医护理干预;效果

带状疱疹主要集中在春秋季发生,集中高发在成年群体中,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成人年龄的提升而提高发病率。疾病主要是因为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皮肤感染问题,如果发病群体为儿童,会因为缺乏免疫力而导致水痘出现[1]。部分患者属于病毒携带者,没有突出的病情症状。该病毒在感染后容易潜伏在神经系统中,但患者存在感染、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导致病发[2],会顺沿神经系统传导到皮肤,而后促使皮肤与神经出现显著性炎症。本文通过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析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26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45.2±2.6)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27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47.1±3.9)岁;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护理与研究工作的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皮损护理

如果患者疱疹呈现出没有破损的水疱状态,可以运用生大黄、黄连与黄柏各30g,制乳香与制没药各5g,将药物研磨为粉状,配合浓茶调和为糊状,而后针对水疱区域做涂抹外敷,要保持轻柔操作,避免导致水疱破损。如果疱疹呈现出破损的水疱,有渗液情况,需要运用3%硼酸溶液做患处湿敷,尽可能的控制创面渗液,同时做好感染防控。

1.2.2 疼痛护理

要注重患者情绪的管控,避免情绪波动引发的疼痛敏感。如果患者有突出疼痛感,需要运用对应的镇痛药物。同时可以运用针刺处理,针对曲池、三阴交与合谷等穴位做止痛干预,或者针对皮损周边的阿是穴做针刺,或者进行神门穴耳针干预。

1.2.3 辨证护理

如果属于肝经郁热型患者,皮损呈现出鲜红状,疱壁处于紧张状态,疱液呈现出血性或者淡黄或者清亮状态,有明显灼痛,有口苦咽干症状,情绪躁动易怒,大便干结或者小便黄。可以运用中药“清热消肿洗剂”做30倍药液稀释后进行局部的湿敷,每次时长为1至2次,每次时长我40min;湿敷操作后需要对疱疹区域运用邮票贴敷办法做换药干预。一般在相关操作3天后可以达到皮损区域的结痂。对于脾虚湿蕴型患者,皮损呈现淡色,疱壁呈现松弛状况,同时有糜烂渗液情况,有食欲下降腹胀与大便稀溏情况。皮损渗液情况明显者运用邮票贴敷办法做换药,而后运用半导体激光与红外线做患处的照射,促使患处尽早的干燥结痂。如果属于气滞血瘀型患者,在皮疹消失之后疼痛没有消除,皮损区域有部分结痂。较厚痂皮需要运用黄连膏外部涂抹,第二天进行甘草油对痂皮做清洁,如果痂皮不能清除需要再运用黄连膏外涂,一直到痂皮全面软化到可以清除,如果痂皮相对较薄,可以运用乳霜制剂,让痂皮能够有效的松脱。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与治疗疗效差异。疼痛评估采用言语描述性疼痛评估量表VRS进行,在护理1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分为0分至5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强烈;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为疼痛消除、疱疹结痂幅度高于8成,没有新疱疹产生;显效为疼痛基本性消除、疱疹结痂幅度高于5成,没有新疱疹产生;有效为疼痛程度降低、疱疹结痂幅度在5成以内,没有新生疱疹;无效为结痂在5成以上且存在神经痛,或者结痂在5成之内,仍旧有疼痛感;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疼痛情况

如表1所示,在护理后VRS疼痛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疼痛情况(`x±s,分)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0)

3.71±0.79

1.28±0.32

对照组(n=40)

3.67±0.67

2.41±0.56

注:两组护理前对比,p>0.05,两组护理后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疗效情况对比

见表2,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疗效情况对比[n(%)]

分组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0)

21(52.50)

10(25.00)

8(20.00)

1(2.50)

97.5%

对照组(n=40)

13(32.50)

11(27.50)

8(20.00)

8(20.00)

80%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对于带状疱疹采用中医护理干预,需要充分关注到患者不同疾病情况差异,避免笼统一刀切,提升护理工作的针对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采用相同的药物,仅仅在护理工作操作中做个体化的差异处理,可以发现,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患者得到了更为突出的恢复效果,疼痛度有效降低,同时更好的辅助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恢复效果更理想,适宜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先平.中医护理带状疱疹7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89-1190.

[2] 姚婷.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6):150-151.

[3] 黄为阳.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4):49-51.

作者简介:杨冬翠(1985-),工作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中医医院,护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