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键字 作者 单位 刊名
98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19(中国学术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期   作者:付俊萍

98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付俊萍

云南省肿瘤医院 650118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密度情况,并分析其骨密度变化和骨质疏松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全年间在我院体检的中老年妇女98例,详细阐述各个因素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呈增长之态势发展;绝经期后期发生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远远高于围绝经期。结论:对中老年女性实施骨密度检测,不仅能协助诊断骨质疏松情况,同时可以鉴定骨量减少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预知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骨密度;骨质疏松

我国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人口结构已经趋于老龄化阶段,为此骨质疏松问题较为严峻。骨密度(英文简称:BMD)属于系统性骨病,为骨量下降导致其微细结构遭到破坏,临床表现为骨质脆性增强,是发生骨折的重要因素。据调查[1],骨折患者中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尤其是绝经后期的中老年妇女,为此提示骨质疏松与患者内分泌相关。为此笔者特选取98例中老年妇女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骨密度监测,详细分析其骨密度变化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全年间在我院体检的中老年妇女98例,其中绝经后52例,围绝经期46例;年龄趋于40~74岁之间,均龄为45.9岁。

所有患者体重、身高、体质量等互比P>0.05,同时排除特发性骨质疏松或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疾病,以及为服用过激素类药物。

1.2方法

仪器:仪器是好乐杰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者体位为仰卧位,引导患者方式身体将双手聚过头顶,两腿伸直呈内旋状。检测部位:正位L1~L4以及双侧股骨颈。检测中由计算机自主定位,同时进行测量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骨密度单位:G/cm2,误差±5%。

1.3观察指标

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密度诊断标准:骨密度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当骨峰值在1个标准内为正常,当骨密度低于1~2.5个标准误差将其判定为骨量低下;当骨密度数值>2.5即为骨质疏松。骨密度数值越低代表骨折风险增加[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展开详细分析,数量数据采用(%)体现,x2对其进行检验,而计量数据采用(?x±S)表现,并应用t互比检验,如P值<0.05,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减低以及骨质疏松情况

40~50岁的发生骨密度降低仅为3.13%,骨质疏松为0%,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呈增长之态势发展,尤其是年龄高于70岁骨密度减低为100%,骨质疏松为80.0%,该数据提示: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相关情况见表1。

表1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x±S,cm2,n,%)

年龄段

例数

腰椎BMD

股骨BMD

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

40~50

32

1.20±0.12

0.77±0.14

1(3.13)

0(0.0)

51~55

27

1.04±0.12

0.75±0.13

6(22.22)

5(18.52)

56~60

18

0.97±0.11

0.70±0.10

12(66.67)

10(55.56)

61~65

16

0.90±0.09

0.65±0.08

14(87.50)

12(75.0)

>70

5

0.80±0.08

0.63±0.07

5(100.0)

4(80.0)

2.2不同时期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低下以及骨质疏松情况

(1)腰椎BMD:绝经后期为(0.94±0.09)cm2,围绝经期为(1.18±0.12)cm2,互比t=4.125,P<0.05;

(2)股骨BMD:绝经后期为(0.69±0.11)cm2,围绝经期为(0.79±0.10)cm2,互比t=5.145,P<0.05;

(3)骨密度降低:绝经后期共27例(51.92%),围绝经期11例(23.91%)互比x2=27.158,P<0.05;

(4)骨质疏松:绝经后期共30例(57.69%),围绝经期1例(2.17%)互比x2=35.768,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7%),亦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将中老年妇女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该时间段中发生退行性骨量丢失以及绝经后估量丢失低于该时期的男性,促使该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参考相关文献指出[3],骨密度的变化具有自身变化规律,在40岁会达到骨密度的峰值,之后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故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发生情况与年龄增加呈正相关性。其中骨密度发生病因呈复杂性,与患者内分泌激素相关,由于雌激素和降钙素对维持骨量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激素的分泌障碍可引发骨代谢紊乱,尤其是绝经期前后,雌激素分泌水平变化。主要原因是:伴随着女性围绝经期的进展,骨密度降低水平逐渐加重,尤其是绝经期后,女性的卵巢功能不断衰弱,导致雌激素分泌量不断减少,故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率。

此外,骨密度降低的因素包括:①内分泌因素;②遗传因素:多基因复杂性遗传疾病;③营养因素:维持骨量离不开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此外日照可以促进胆固醇改变为维生素D,并促进钙的吸收,相反如果营养不足,直接导致钙质摄入不足;④生活习惯: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咖啡、饮酒等导致钙质的吸收减少,同时发生骨代谢紊乱;⑤药物因素:疾病治疗中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导致自身体内钙质的流失,引发钙失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50岁的发生骨密度降低仅为3.13%,骨质疏松为0%,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呈增长之态势发展,尤其是年龄高于70岁骨密度减低为100%,骨质疏松为80.0%;绝经期后期发生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远远高于围绝经期。

通过以上阐述,对中老年女性实施骨密度检测,不仅能协助诊断骨质疏松情况,同时可以鉴定骨量减少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预知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尤其是绝经期后的中老年女性,应预防骨密度降低,根据医嘱适量补充雌激素、钙、维生素D,同时适量的运动和阳光照射,起到预防和延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靳云云,丁学硕.中老年女性亚甲减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4):454-456.

[2]方红娟,王平,钟磊,孙丽敏.探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患者升主动脉壁弹性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0):211-212.

[3]万雷,黄宏兴,邓伟民,李颖,高大伟,陈平,吴峰,谭志宏,董海辉,李娟,黄佳纯.广东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1):107-112.

[4]吴志建,王竹影,宋彦李青,张帆.运动锻炼干预对我国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91-96.

[5]黄国秀,闭应洲,潘永华,吴苏疆,何祺,李卫.中老年女性绝经前后骨丢失率变化趋势及与绝经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9,4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