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逐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2017年3月,长期关注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山东学者鲁春晓新作《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键性问题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引发国内学界关注。
据了解,山东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旅游文化教研室副主任鲁春晓长期以来研究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先后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六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四项。专著《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键性问题研究》,就是作者近年来研究这一课题的结晶。
据介绍,该著作系统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城镇化等新形势下的保护与传承,从理念梳理,到理论争论辨析、实践举措评断进行深入分析论述,并提出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对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如传承动力的消失、“公地悲剧”及“反公地悲剧”的制约、“权利归属”和“权利流转”及确权、西方文化的入侵、知识产权保护的失位、新媒体时代的影响等新形势、新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刘大可研究员认为,本专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论述到位、研究深入、策略建议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可操作性,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与社会、与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提供了崭新思路,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友臣教授说,该专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学术上的一个新的探索,本书不仅采用传统历史资料,地方史志、有关专著、科研论文等资料,还充分利用财务报表资料、管理学、经济学类期刊、上市公司年报等资料,使资料内容更加充实,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开拓、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