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键字 作者 单位 刊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18-03-30     阅读次数:

详细介绍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职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成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人文素养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性,分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養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促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科技快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职业学校从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而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目的,转变成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的终身学习能力,这种生存与发展并在的能力培养正是人文教育的目的之一。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人文选修课的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加强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熏陶。阅读经典作品会让学生感受人文气息的存在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学校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转变传统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以学生的职业生存发展作为立足点,探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它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事,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各方面都能达到和谐,最终在社会生存中获得满足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职业学校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职业生存能力,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社会的使命,这关系着国家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成长进步[1]。职业学校不同于高等院校,前者培养出来的是实战操作劳动者,是处于社会运转的中坚力量,对社会财富的创造的直接者,学生除了具备职业所需专业技能之外,更要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养,支撑劳动者进行实践训练,对职业有所突破。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学校要明确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工作中心,展开对人文素养的学习,并与工作结合。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确实培养出大批实践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功利主义办学状态仍然阻碍了学生对职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时代的进步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更加有素养、有道德、有情怀的职业人选,因此中等教育职业院校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迎来了职业学校发展走向的挑战。人文素养要求职业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改变以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顺应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学校的发展要满足社会时代的需求,职业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全面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人文素养缺失严重,职业学校教对教师的培训不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人文素养缺失致使自身没有学习动力,只能依靠以往教学经验和对传统职业印象的了解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知识,学生无法从教师教学中获得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无法了解当今社会对所学职业的要求。学生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学习能力弱,不能主动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这种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弱,不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自卑心理,受到挫折无法坚定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职业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基础知识薄弱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3]。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摆正教师的位置。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传统角色定位把教师确立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依附教师的教学而存在,没有体现出自我的学习意识,教师强行灌输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强化记忆为教学手段,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促进作用[4]。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作为教学主导者存在。充分开发学生的职业潜力,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答案提出质疑,给出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上文提到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缺少人文素养导致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缺失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同样道理,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传达给学生,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操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大致有以下途径:一是从课程资源学习入手,从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学校档案、上网搜索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资源的种类和内容,对教师进行先进学校培训形式,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对教师组织开展人文资源的学习活动,定期召开人文素养交流会;二是通过阅读传统经典的文献资料,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丰富自我的人文知识内涵,从中逐渐培养人文素养,定期组织文学交流活动,鼓励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开设文学作品讲座,激励大家相互借鉴学习,同时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三)学校环境熏陶。
校园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生活成长的生存环境,对于学生和教师的人文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职业学校一般都比较封闭,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对校园环境的氛围熏陶相互影响。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可以从学校环境入手,设置人文选修课程,结合学生职业实际发展应用,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成。学校文化氛围是教师和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共同熏陶的,这是长期养成的过程,所以学校对校园文化氛围要进行刻意引导。职业学校的学习气氛以职业实际操作为主,没有文化气息的熏陶,学校在长期发展中要注意人文素养在学校氛围的养成,通过开展人文竞赛活动提高对学生对人文学习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文学作品展览会,对学生在语文中的投稿多进行比较竞赛,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自主阅读作品,即使不在语文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文学作品。学校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运用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挖掘教材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素养渗透在语文课堂中。
職业学校的语文素材在新课程改革下已经发生了转变,是遵循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熏陶进行编制的。其中教材文学体裁丰富多样,散文和诗歌可以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洗涤心灵;议论文和说明文可以养成学生多变的思维,丰富逻辑角度;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厚渊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戏剧和小说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加阅历、知人知性。比如在《红楼梦》的选取章节《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让学生对中华经典作品价值有了很好的认识,抛开了填鸭式教学,开辟了新型课堂。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职业学校更应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语文教材中学习的人文关怀,职业发展需要学生把人文素养作为发展的长远立足点[6]。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要和职业技能相结合,人文素养不是说空话的“假把式”,它是真实存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中的,为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没有人文素养的职业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能长远发展,所以学生在语文教材学习过程中,必须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能力。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能够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不足。不把人文素养渗透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阻碍作用。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永生.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8):80-81.
[2]马金英.中职语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以玉雕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4):55-55.
[3]刘北芦.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4):100-103.
[4]马燕.立足课程文化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5(1):50-52.
  [5]孙琳.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5(4):16-17.